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

大行vs細行


我任職的投資銀行,是本地港資背景,與美資或歐資的投資銀行有很大分別,我們叫它們做「大行」,自己則是「細行」。

「大行」有很好的資源,能在「大行」入職確實不錯,只不過大有大做,細有細做,也不一定做「大行」才好。要記著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,打工的一分付出,0.8分收獲。

平心而論,「大行」的職員多數是精英,工作能力佳至甚佳。但我打滾了十年以上,得出結論是,這一行,是依賴性格、EQ,多於IQ。有野心的人,在「大行」奮鬥如魚得水。

雖在「細行」工作,我有不少機會與大行交鋒,不亢不卑。在「細行」累積經驗的人,對細節、對監管條例特別熟悉(當然說是質素好的那些「細行」),這也可以說是我們的定位。

最近又與兩間「大行」合作,當然是大的作牽頭,我們作陪襯。一個會議,每間大行均派出十人八人出席,整個會議室都是人。我收到一堆名片,職級過半都是我所說的「靚妹」。開會時,as expected,開口表達意見的只是合共兩三個人。

但客戶十分buy這種人海戰術,常誇讚大行的質素。我聳肩。

我們有個很熟的富豪客戶,大的生意都給「大行」做,有幾個細deal就給我們做。他會投訴我們這樣不好、那樣不好,又說「大行」質素好。我跟他說:「我同意大行質素很好,既然他們那麼好,你就找他們替你做吧!」。說穿了,1) 「大行」大雞唔食細米; 2)一分錢一分貨,「大行」收費貴。而且,有些我們叫「爛deal」的,你叫「大行」做,他們也不懂做。

老實說,以前我也很想在「大行」工作,後來發生種種事(包括耳瘤這件事),令我卻步。到生了唐小B,如果要轉工,我應該是轉一份比現職工時更短、壓力更細的工作,沒可能去「大行」長時間工作、在高壓力環境工作。

在那個會議上,我注意到「大行」準備的文件有一個資料錯了,但礙於我們角色是陪襯,
我留在會後才私下告訴客戶。我很客氣地說:「這裡好像不對,不如你請xxx他們查一下吧!」,其實我十分肯定那資料是錯的。那時,一個「大行」的「靚妹」剛好在旁聽到,跟我說:「這沒有錯的!」,我說:「不對,這是錯的。沒打緊,你們查一下稍後再定吧!」

我暗中生氣,我是「阿姐」,竟然跟一個小妹妹計較!

其實事件還有些尾巴,第二天,客戶堅持我的意見是錯的,沒有改資料,後來我又堅持叫他再叫大行查清楚。最後,當然我是對的了。

我不怕被人說在「細行」工作,因為細行也有出色的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