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,每一年的清明及重陽節,都會隨父母去爸爸那邊的先人墓地掃墓。
我們的拜山,不簡單啊,首先是我們要由港島老遠去到新界,要轉幾次車; 再者,墓地不是那種齊齊整整的政府永遠墳場,而是在郊區的山上,周圍長滿野草,是名符其實的「山墳」。那山不算很高很斜,但車子不能到達,也沒有鋪好的石屎路走,比較難走。
而且拜祭,總是要帶很多東西:燒肉、雞、糕點、水果、酒水、鮮花、香燭、金銀衣紙…
所以,有時候我很羡慕外國人,墓地漂亮不陰深,拜祭只帶一束鮮花。
老實說,我們都不「喜歡」拜山;拜祭的先人,包括我的爺爺和嫲嫲,及他們之前的先人,我們都沒有見過。但每一年我們都會去拜山(我除了幾次因為懷孕或剛分娩不方便去之外),原因只有一個:因為爸爸重視拜山。
我爸其實從來沒有喋喋不休要求我們陪他去拜山,但從小就見他拜祭都很認真,耳濡目染,就知道這是一件認真的事。中國人的「孝」,比外國人的love,意義複雜一點。
近年爸爸已年老,山長水遠去掃墓真的很勞累,我便更落力幫手,不想他操勞。有時,見老爸仍然堅持自己拿重重的拜祭物品走上山,也會感慨,如果老爸有個兒子可以擔起這個責任,就好了。
這一年清明節,我們帶同4歳多的唐小B一起去掃墓,讓他感受中國人的慎終追遠意義。(註:唐小小B又病了,要留在家)。
人去了,便化作輕煙,冇必要土葬的,放少少骨灰在家,日日都可拜啦.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