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

讀《小團圓》

近日在追看張愛玲的《小團圓》。我要自認一直是個張迷,不是電影《色·戒》熱的新追隨者。(這電影我根本沒有看,不過電影《紅玫瑰與白玫瑰》及《半生緣》都看過,《傾城之戀》太舊了沒有機會看)。


當然,幾乎全部張愛玲的書都看過。說「幾乎」,因為有幾部由張翻譯的書,沒法看得完,根本不是張的創作。


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《儂本多情》? 是張國榮及商天娥主演的,現在應該是出土文物了。我一直還不知道,直至看了《沉香屑·第一爐香》,才驚覺《儂本多情》的劇本根本以張愛玲這個故事為藍本(也有點《傾城之戀》影子,尤其是結局),當然我沒法求證。


我第一本看的張愛玲作品,是《傾城之戀》,因為書名太美麗了。不過,我第一次看,是不喜歡這故事的,覺得它跟《亂世佳人》太似了,白流蘇不就是慧芸李嗎? 范柳原不就是奇勒基寶嗎? 可能我是先看《亂世佳人》電影的,先入為主,覺得太似曾相識了。張愛玲是經常看電影的,外國小說她也看不少,《亂世佳人》電影在1939年面世,剛巧《傾城之戀》則是1940年之後。 現在作為張迷我不敢說抄,但是兩個故事的感覺很似。


到了《沉香屑·第一爐香》,和張的靈魂才第一次接通。那個時候我應該是初中,沒有人看張愛玲的,個個都看亦舒金庸。中學看了大部份張的作品,到了大學又看一遍,因為多倫多大學有一個由香港人捐錢管理的東亞圖書館,整層樓都是中文書! 我不斷借張愛玲的書,連關於張的評論、生平的書都看了,連與張同期的女作家蘇青的書也看了。


不過畢業後,沒有再重閱了,覺得好像都看夠了,而且從前我看甚麼都是過目不忘的。張的作品不算多,貴精不貴多。


《小團圓》,基本上是張愛玲自傳式的故事,不過很雜亂,可能因為張沒有機會把書整理、編輯才出版。這本書在她生前一直沒有出版,是現在,她遺囑管理人的兒子決定出版的。最後一本書才出自傳式故事,真是聰明,因為人紅了,傳記才吸引。張迷應該會喜歡《小團圓》,由她自己說與胡蘭成的瓜葛,好過後來的評論家去寫,我則比較對張母這角色「蕊秋」入迷。


我覺得《小團圓》亂,有些部份沒有寫好,有些描述也是不必要的。其實張很少長篇小說,最長應該是《半生緣》,但也簡潔。《小團圓》作者回顧一生時,可能太過百感交雜,沒有整理出一個簡潔的故事。不過張迷不介意,就是喜歡張的文字──滄涼 (像《半生緣》: 「我們回不去了」)。


故事我最喜歡《半生緣》,其次是《沉香屑·第一爐香》,但是我最深刻的是《傾城之戀》。裏面有一幕,說流蘇跟范柳原接吻,二人銷魂蝕骨到好像要掉入前面的鏡子裏面去了....我沒有書在手,無法引張的文字功力出來讓大家明白。我覺得張愛玲的小說,是沒法變成一齣好電影的,因為功力就在文字,其實不是電影不好看,是電影拍不出張的味道來。張筆下的角色性格全部很內歛,很難演齣好電影。如果整部電影都是內心戲,一定悶死; 如果插進太多對白說明,又變成俗了,也一點也不張愛玲。


我是一個張迷,但不是張的專家,以上純屬個人意見,歡迎交流。



2009年3月12日下午6:31公開累積瀏覽 3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