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

現實、現實、現實


閱某報紙專欄,作者評很多父母「強迫」子女大學選科時選醫科、商科、法律等等,明明子女最有興趣是讀音樂。

 

另,八掛溜灠網上「師奶」討論區,有些年輕夫婦自己經濟環境不好,女子「投訴」奶奶不肯出錢擺酒、同住的奶奶不肯煮飯、不肯幫自己湊仔女。我忍不住也發言:有錢才有條件講「要求」,錢不夠講咩都冇用。亦有人發言:「想! 我夠想住山頂啦! 有錢先得架!」我會心微笑。

 

又,一親人最近辭了職,理由是「做得不開心」。我不留情面地評:「有咩工是做得『開心』的?返工唔開心?冇錢就真係唔開心了!

 

回到父母「強迫」子女大學選科問題時,首先是我不相信現在還父母可以「迫」到子女跟自己的意願,年輕人最終做選擇時,一定是自己有想過的,不過同時又「賴」父母迫。

 

其次,你問我,專業科目與「讀音樂」之間,我會投票贊成讀專業科目。我經常在blog說,做人不是你喜歡做甚麼便做甚麼,做一個決定要考慮好多個因素。

 

以讀音樂為例,要想想:

  • 假設讀書是為興趣可以成立。讀完音樂,畢業後你打算找甚麼工作?還是讀完音樂,又要再進修另一個科目,才有足夠條件找工作?
 
  • 可找到的工作,是否可以唯持自己生活開支?獨立生活,不倚賴父母津貼?還要包括將來結婚、買樓、生bb的開支?
 
  • 父母/家庭,經濟上是否需要你支持?抑或真的你「鐘意」做甚麼便可做甚麼,不用付家用?


我覺得,將來我的唐小B長大,我的反應也傾向像那些「強迫」子女大學選科的父母。

 

「鍾意」是一時三刻的事情,「生活」是一輩子的課題。怎麼說,都是要先解決「生活」,才輪到講「鍾意」。「生活」就是一大堆$$$,年輕人可能覺得市儈,但其實我們由嬰孩時期,已使好多$$$,只不過以前是父母把$$$的問題解決了了,到長大了,就要自己解決了。

 

「有錢不一定快樂」,但我覺得最起碼,到你「有錢」才有資格這樣說吧! 反之,不有錢一定快樂嗎? 香港社會現在怨氣最多的,是窮人或是有錢人呢?

 

我不貪錢,但我真是一個很現實的人。我只想對自己人生負責、對自己家人負責,我做決定時,不一定把自己「鍾不鍾意」放在第一位。而很感恩,上帝給我很足夠的天賦,可以應付生活之餘又活得滿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